合山市假期如何花钱最开心?心理学家给你答案
- 时间:
- 浏览:13
- 来源:贵州阅读文章网
那是因为我们在和别人说最近看了什么买了什么的时候,更多的是一种社交、建立与他人的联系,和网上那些匿名的购物评价还是有本质区别的。合山市
下一次想对自己好点的时候,与其奖励自己一个包、一辆车,不如放自己去旅旅游、去现场看场球赛呀。02
或许,我们在听音乐会、参加活动的时候,可以留意下自己是真的享受其中呢,还是只是为了 “朋友圈打卡” ,从而可能降低当下的愉悦体验。
现如今消费行为发生转变,人们在文化艺术活动的消费变多,体验式购物也出现了炫耀性消费。
小的时候,每周日傍晚,妈妈都会带着我和妹妹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,她会允许我俩每人挑选一样零食。
所以,周六睡觉前,我就开始盘算,这周是选薯片还是果冻呢?等等,上周吃过的旺仔摇摇杯也很好吃啊......
接着研究者将随机询问他们过去一小时是否有过物质性消费/体验性消费,如果回答的 “是”,那么将继续问他们消费的目的(是为了工作还是娱乐、为了自己还是他人)、购买的是什么及价格等问题。
加上现在有很多好评是“刷”出来的现象,大家网上购物还是要擦亮眼睛啊。合山市03
这时大家可能会想:“咦,我和小伙伴说最新上映的电影好看,很容易就安利成功,他去电影院看了啊”。合山市
研究者们招募了 203 名大学生( 50% 为女性),让他们在两种烹饪课程(被认为是体验性消费)或两种浓缩咖啡机(被认为是物质性消费)中选择更喜欢的。
在你心中,是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裙子(或跑鞋)幸福,合山市还是去听一场偶像的演唱更幸福?
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,超过 90% 的人在购买商品前会阅读买家评价。你呢?在网上买东西决定下单之前,会看买家秀吗?
已有研究表明,人们从体验性购买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,无论是在想象未来还是在回忆过去中,都高于物质性购买。
但回忆会美化,期待也会高估,就此时此刻而言,怎么消费更幸福呢?美国的三位研究者解答了人们 “瞬间” 幸福感衡量的困惑。Amit Kumar 等人招募了平均年龄在 32 岁的 2635 名成年人,在他们醒着的时候,将随机接到询问 “现在感觉如何” 的电话,以判断当下的心情。
在每个选项中,参与者都拿到一张图片和产品描述,以及一份消费者评价。这份消费者评价是随机的,一个选项是5星好评,另一个则是差评。
另外,进一步的研究表明,关于体验式购买的 “质量评价”,人们还是会很上心的。比如哪怕旅行前已经定好了酒店,一看到有人评价这酒店不好,还是会动摇再重新考虑。
研究者们解释,当我们进行体验性消费的时候,更多的是自己在其中享受,还可以与他人更加亲近,比如和朋友一起打卡 “网红餐厅”、享受与朋友相处,这些过程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。
研究者解释,比如音乐会的座位远近是按价格区分,而电影院的座位却都是一个价,音乐会、文化节这样的活动,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高大上项目,也因此能反映一个人的成功、获得他人的尊重。合山市
这种 “对消费者评价的依赖” 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购买的呢?多伦多大学 Cidny Chan 等人的研究告诉了我们答案。
也就是说,相比较安利 “ xx 咖啡机好用”,人们更不愿意接受 “ xx 烹饪课特别有用快去学”的建议。这是因为当我们买一件商品时,更多关注的是质量好坏,需要通过买过的人的使用体验中得到评价,以判断值不值得买。
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受着购物评价的影响,甚至还会专门问已经购买的人,xx 真的好用吗?
结果表明,与不消费的人相比,刚进行过体验性购买的人更幸福,而刚进行过物质性购买的人则没有那么高的幸福水平。
同时也更能表达一个人的个性、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,他人也更容易从中判断此人是什么样的人。
荷兰的两位学者 Fred Bronner 和 Robert de Hoog 与某一文化品牌合作,将文化艺术活动分为六类:博物馆、剧院、文化节或活动、电影院、古典音乐会和流行音乐会。研究者共随机抽取了 2248 名参与者,他们一般去某一个文化活动,然后询问他们对参加文化活动(如去博物馆)的人的印象、是否喜欢告诉朋友自己去了博物馆,以及评估对以下问题打分:
弗洛姆说,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,人们失去了作为消费主体的愉悦感,而逐渐变成了消费这种经济活动的操纵和控制对象。
结果表明,在这 6 类活动中,相比于看电影,参加文化节、古典音乐会和流行音乐会这样的体验性购买,反映了更多的炫耀性消费。
其实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,我们产生很多新的欲望。除了想买漂亮的衣服、手表,也注重起精神文化需求。这时,随之产生了新的现象:炫耀性消费。
各大节日都变成了商家促进消费的手段,他们用尽一切手段告诉我们:节假日就是用来消费的。
今天,我可以自由地购买各式各样的零食,不用等到周日,也不用限定只买一种。
等到回家后,我会把一袋薯片按一个礼拜分成7份。每天吃完后,都会认真地放干净里面的空气,再把它用夹子夹起来。
在过去,炫耀性消费多指,人们会买名牌手表、汽车这种耐用消费品来显示自己的财富、身份、地位,一般出现在物质性购买的阶段。
本期快报,我搜罗了一些心理学研究,一起来看看心理学家们怎么把握“买买买”的心理。